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人物介绍-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区

孙利祥

简介:

孙利祥是杭州种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作为杭州种子产业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他已坚守这个行业近40年,先后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多个大奖。

正文:

每年的播种季,是孙利祥最忙的时候。眼下正值夏播,他一边在实验室培育水稻种苗,一边开展节水抗旱稻种植技术培训,时不时还要去一趟科研基地。

孙利祥是杭州种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作为杭州种子产业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他已坚守这个行业近40年,先后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多个大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加快科研攻关,勇攀农业科技新高峰,攥牢“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

突破种源“卡脖子”问题,关键靠创新。从种子站到种业集团,孙利祥坚守初心,育成的新品种填补了杭州市审定4项空白,主持全国·浙江鲜食玉米大会,把浙江好品种推向全国。

前不久,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科协联合选树杭州市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孙利祥榜上有名。


践行初心 做强农业“芯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这个行业里,孙利祥扎根40年持续创新,从1986年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杭州种子公司工作,先后历经杭州市种子公司、杭州市种子推广站,直到2016年杭州种业集团成立。

种业人都知道,培育一个优良品种并不容易。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一个优良品种,理论上要求同时具备高产、优质、多抗(耐涝、耐旱、耐高低温、抗病虫等)、广适,选育一个优良品种至少需要8-10年时间。”

孙利祥明白,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种业集团承担着新品种选育、引进、示范、推广的任务,需要选育、引进、筛选适合杭州区域种植的种子,包括玉米、水稻、甜瓜、蔬菜瓜果等。自种业集团成立以来,累计选育审定水稻、鲜食玉米、鲜食大豆、西瓜甜瓜等新品种16个,填补了我市农作物品种国家审定和籼粳杂交稻、水稻不育系、甜玉米品种审定4项空白。

孙利祥说,目前3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和2个甜糯玉米品种正提交国家或省级审定。23个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在长江流域和黄淮稻区开展适应性鉴定试验。已审定的“浙杭优820”是目前籼粳杂交稻生育期最短的品种,已在长江中下游及黄淮海麦茬稻区推广。自主选育水稻不育系“浙杭k2a”和新组合“品39”“示13”等一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得到了胡培松院士等业内专家的肯定,“杭字头”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陆续上市,市场潜力巨大。


服务“三农” 让有土地的地方有好品种

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扰,战疫情抢农时,抓好春播农作物种子供应成了孙利祥的“头等大事”。

今年初,杭州种业集团紧急清选包装省市级应急蔬菜种子1.01万公斤,可播种2.9万亩,动用水稻种子12.3万公斤,扩种2.3万余亩,储备48万公斤应急救灾蔬菜和粮食种子,切实保障疫情、洪涝等受灾期间农资供应和农业生产。在防汛抗涝工作中,他多次部署和远程指导省内外早稻良种繁育基地的防汛工作,带领技术指导组,逐个实地踏勘重点基地防汛情况和指导后期抢收管理工作,着力减轻梅汛损失,确保早稻良种繁育数量和质量安全。

如何让农民增收,带动山区农民共同富裕?这也是孙利祥在思考的问题。杭州每年有2万多亩新造田,还有几十万亩的山垅田,这些区域土壤比较贫瘠,储水能力差,要用好这些土地,必须要用高抗旱品种。

孙利祥领衔破解山区种植难题,积极解决农户新垦田、山垅地“种粮难”,成立“稻专班”、建新品种示范方、树增产增效样板、抓技术应用普及。2019年,杭州种业集团在全省率先推进节水抗旱稻“旱优73”的推广示范,当年种植面积就近5万亩。

“水稻新品‘旱优73’对水的需求量不大,出苗和灌浆的时候有水即可,其他时间基本上不需要水,在荒山、茶园、丘陵,甚至干旱地区都能种植。”据孙利祥说,“去年灵溪茶园里套种了水稻6000多亩,并在金华、丽水、衢州等地进行了推广示范,如此一来,让有土地的地方种上好品种,山地就变成粮仓了。”

据统计,2020-2021年,杭州种业集团累计建立节水抗旱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达8000余亩,全省播种面积超过8万亩,增产粮食3.2万余吨。


传承“农匠精神” 做种业要讲情怀

近年来,孙利祥着力推进海南南繁科研育种中心、径山种业科技创新园、分子育种实验室、内蒙古旱杂粮北繁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加快打造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布局“一核多点”数字种业园区,构建杭州“南繁硅谷”,为全市农业企事业单位搭建共享平台。

同时,还连续组织举办两届“径山论稻”大会,主持召开“2020全国·浙江鲜食玉米大会”,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鲜食玉米品种创新的最新成果。

从种子站到种业集团,孙利祥为杭州农业发展和种子培育推广奉献了青春,他主持开展的新品种先后通过省品种审(认)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20多只,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9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8篇、获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各1项。出版专业书籍5本。

在孙利祥眼里,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粮食安全的担子,要扛得更稳当”。他说,做种业创新,最关键的就是种质材料,这是需要用时间去沉淀的。通过原始创新和开放合作共享,目前种业集团已收集和创制积累水稻、玉米等优异种质材料4万余份。

“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做种业,最需要的是情怀。”孙利祥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