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院士进校园活动——杨经绥院士走进余杭第一中学
9月27日下午,2024年“院士进校园”活动走进余杭第一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经绥给余杭第一中学的学子们上了一堂地球科普课。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菊红,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余杭区委人才办、余杭区教育局、余杭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余杭第一中学负责人参加此次活动。
杨经绥,浙江杭州余杭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岩石大地构造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ccsd)总地质师,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和岩石专业委员会主任。197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1992年在加拿大达霍西(dalhousie)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被选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和美国矿物学会会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在青藏高原特提斯构造演化、超高压变质带、深地幔矿物和地幔作用等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和系统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李四地质科学奖等。发表论文600余篇,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国际高引用率作者,培养出博士和硕士40余人。
讲座之前,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菊红向余杭一中赠送了《杭州院士》丛书。《杭州院士》以精炼的文字介绍了108位杭州院士的成长故事和研究成果,希望同学们可以从杭州院士的故事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得到更多学习的启发。
余杭是浙江科技创新高地,是全国科创先行区,余杭教育需要更多像杨院士这样的学者专家带路引导。为此,余杭区科协专门聘请杨经绥院士担任余杭区大科学教育院士专家顾问团特聘顾问,并颁发了聘书。
余杭是杨经绥院士的家乡,这次能在余杭一中给学生们带来科普讲座,杨经绥院士特别高兴,他给同学们带来的讲座主题是《地球深部的信使—金刚石》。
杨经绥院士从板块构造讲到大陆漂移,从冰岛的火山带到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从地球外部的形态到内部的能量变化,开始带同学们深入地球内部,寻找地球深处的物质。而金刚石就是地球内部物质的“典型代表”之一。它耐高压、耐化学性、具有矿物最高的硬度,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因此也被世人称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杨院士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在西藏阿里、俄罗斯乌拉尔拉依兹、智利、古巴等地进行野外工作的亲身经历,他行走世界许多无人区对地质环境进行考察,最终发现全球超过20个蛇绿岩中存在微粒金刚石的事实。
“很辛苦,但是确实很精彩!”杨院士说。他也鼓励同学们长大了要多到世界各地走走,去认识和了解地球的美妙。
最后,杨院士用精心挑选的三句话,勉励余杭一中的学子们:“大脑是被点燃的火,不是被充填的容器”、“不要沿着路走,走没有路的地方,留下一条小路”、“时间的牙齿会吞噬一切,但无力对抗真理”。他告诉同学们求知的路上要创新、要有灵感以及坚持真理。
在问答环节,余杭一中的同学们很“接地气”,提出的两个问题都是不久前发生的时事,分别是“您对安徽合肥发生地震怎么看?”、“最近看到新闻,沙漠居然发大水了”。杨院士用他的专业分析解答道,安徽与河北唐山处在同一个断裂带上,加上受到两处大陆板块俯冲的作用力,发生地震也属正常。而沙漠发大水,可能和沙漠的底层构造有关,沙漠的表面是沙子,但是底下却是坚硬的岩石,如果沙粒的密度又特别小,那么遇到大规模的水量,渗透下水就会很慢,就会形成积水了。
讲座结束,杨经绥院士还特地带来他的著作送给学校,并为学生代表们在赠书上签字留念。
“院士进校园”活动为余杭第一中学的师生们搭建了与科学家交流的平台,旨在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师生们将以杨经绥院士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院士进校园”活动由杭州市科协指导,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余杭区委人才办、余杭区教育局、余杭区科协主办,余杭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余杭第一中学承办。(院士中心)